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7 月 7 日,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数字醒狮 舞动石龙” 突击队赴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与深度访谈等,全方位调研石龙醒狮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创新路径。
突击队首先来到 “德和兴”狮子店,店主郭师傅是东莞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被评为 “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队员们深入了解彩扎、裱糊等三十余道复杂醒狮头制作工序,听郭师傅讲述狮头纹样中不同配色所蕴含的丰富象征寓意,并邀请其指导3D 醒狮模型设计。在郭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深入探究醒狮头制作的奥秘。

郭师傅在指导醒狮的3D模型的样式(周子瑞供图)

实践队员与师傅交流醒狮形象(周子瑞供图)
突击队还探访了培训醒狮的机构:龙青馆。龙青馆是本土的醒狮队,它已经创办四十多年,也是石龙狮舞的传承训练场地,突击队通过观看狮舞的训练、访谈教练、亲身体验狮舞等了解 “赵家狮”传承历史和现状,领略石龙狮舞的独特魅力,充分理解了人民群众对舞狮运动喜爱的原因。

突击队员亲身体验狮舞(周子瑞供图)
此外,突击队还在石龙非遗博物馆参观学习了醒狮文化的传承发展历史,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自清代道光年间传承至今,涵盖扎框、糊纸等多道关键工序,对材料挑选亦十分严苛。在场馆里,队员们体验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活力,为后续利用数字技术助力醒狮文化传承积累了素材和灵感。

石龙非遗博物馆观看醒狮头制作展示(刘佳豪供图)
队长陈梓烽说:“我们想做一座桥梁,让老手艺能在元宇宙里醒狮,让更多年轻人看见传统的力量。”
实践活动结束后,突击队召开研讨会,探讨利用 3D建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设计醒狮专题网站,聚焦于推动醒狮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形成“非遗故事+立体展示+创新实践”的传播基站,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讲话精神,为乡村振兴发展做贡献。(图文:欧舟,周子瑞,刘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