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专业名片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特色专业
广东省名牌专业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专业综合试点专业
n 专业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科学与方法为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管理或经营决策,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基础管理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迅速而准确的决策执行能力等职业竞争优势。本专业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管理实践,顺应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为导向,以集成工科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和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以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培育责任担当、极具创造活力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实现自我提升。
n 培养目标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管理实践,顺应全球技术与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以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依托集成工科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类组织的管理问题,具有责任担当、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外向型高素质管理领域国际化创新人才。
n 培养规格
本专业为四年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9.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不少于32.0学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1.管理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管理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商管理复杂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商管理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工商管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商管理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工商管理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商管理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7.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沟通:能够就工商管理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毕业生具有的知识
1.工商管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2.人文社科公共基础类知识;
3.信息技术及管理软件知识;
4.现代管理、经济理论知识;
5.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知识;
6.经济法规及政策知识。
毕业生具有的素质
1.现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良好的身体素质;
3.稳定的心理素质;
4.管理伦理素质;
5.职业道德素质;
6.法纪素质;
7.综合管理素质
毕业生具有的能力
1.中文及外文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组织、协调和公共关系能力;
5.对企业管理环境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
6.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n 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考虑知识要求、专业能力、人文和科学素质、诚信意识和专业操守、沟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毕业要求,课程设置时特别考虑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要求学生通过初步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包括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
(1) 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具备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知识,掌握并运用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必要的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扎实的知识背景。
(3) 专业知识。在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基础课程包括: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工智能概论、自然科学公选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英语学术写作、英语学术口语、英语学术阅读、雅思强化训练、体育、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运筹学、财务管理、商业伦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战略管理、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跨文化管理、创业管。
专业选修课由企业战略管理和大数据与商业分析两个特色模块组成。
企业战略管理模块包括:国际商务、领导学、创新管理、质量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物流管理、公司治理、高层管理决策、商业模式设计、专业理论与前沿。
大数据与商业分析模块包括:商业数据分析、互联网创新思维、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研究方法与实践、技术经济学、项目管理、财务报表分析、数字营销、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职业形象与商务礼仪。
实践环节课程包括:军训、专业导论与认识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习、SPSS软件应用实验、工商管理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毕业实习、中期论文、毕业论文。
n 专业核心课程
战略管理,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跨文化管理,创业管理。
n 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专业配合学校和学院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传统和特色,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且呈现年青化的良好趋势,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达到75%,有力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表明本专业的师资力量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与此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就职于知名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贴近实战的实践指导。
n 教学条件
(1)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和广东省管理实践,面向重大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极具创新活力的专业办学模式。
(2)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构建了多个企业与产业研究院,依托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平台,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模式。
(3)利用学校强势工科服务社会的契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形成了“灵活、快速、高效”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4)实行差异化人才引进策略和“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引育结合强基础,已形成了一支掌握主流学术规范与扎根本土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n 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结合本校的工科背景,基于数字转型的大背景,以广东省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为依托,以本地区对中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围绕“本土化、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管理环境的培养特色。
(1)人才培养紧扣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
教学内容及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根据广东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及特色品牌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加大对广东经济前沿问题研究,加强对本地企业实际问题的探讨,建立企业、学校、毕业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适应能力动态跟踪体系,以适应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形成了契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管工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嵌入“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探索和形成了契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管工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3)以实验教学平台、第二课堂活动、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加大软硬件资源投入力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有效运行的机制,同时依托我校工科背景,结合广东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从工程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设置,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和管理思维能力。
(4)注重以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培养与提升管理技能。
基于我校为工科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注重创新创业实践、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和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设,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技能。
(5)课程体系设置与国外大学接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国际工程认证要求。
(6)强化英语教学,增设学术英语系列课程。
(7)前两年公共基础课程(“两课”、体育除外)及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英语小班教学。
(8)采用中外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
n 就业情况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和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包括政府机关、互联网、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历届国际班海外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比例近55%,获得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巴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等等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研究生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