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教学资源  本科教育  学生工作  校友之窗  联系我们 
请输入搜索信息: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专业介绍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22年04月28日 14:29      浏览:


n  专业名片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名牌专业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2018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跨入国内高水平学科行列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n  专业定位

本专业依托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与珠三角创新的沃土,发挥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现有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的最大效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突出应用创新特色,培养大湾区真正急需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创新性专业人才,专业未来定位是冲击全国前50强。

1984年学校创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身),199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5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9月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2019年获批建设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在软科学排名中全球第76-100位,202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连续招生38年。

n  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学科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能够在政府机关、科研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科研、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体化为如下四个目标:

目标1(思想品质):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良好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2(专业素养):具有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熟练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能解决中等复杂程度以上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工程管理):具有组织与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

目标4(持续发展):具有自觉学习意愿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培养预期: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能够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合格的工程师,能够独立解决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成为技术或管理骨干。

n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制,课内总学分不低于177.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38.5学分。

经过四年的系统培养,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能针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和过程,选择或建立适当的描述模型并求解,具有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1.3 能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和模型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能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及有关知识对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系统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和改进。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及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的设计。

3.3能够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算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能够理解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3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职责。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中英文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能够认识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够认识工程及产品全周期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n  课程体系

构建三大基础一个领域的课程体系,强调综合与实践,着眼于价值理性、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

1)构建“三大基础、一个领域”课程体系

三大基础、一个领域的课程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三大基础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一个领域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人文社科基础培养学生生活广度,自然科学基础培养学生学术深度,专业基础涵盖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训练,专业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适当体现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强调综合与实践,培养新工科人才

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和集中的实践课程为主、校企共建应用性实践课程及生产实习为辅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系统性工程实践经历。强化分类培养,将高年级的选修课程分为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智能媒体计算等培养方向,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有针对性地选修课程。

3)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

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概论等专业必修课和Java程序设计、Python数值分析、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Linux技术等专业选修课,以及大数据技术、智能媒体计算等两个方向的专业课程。

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不仅通过理论课程与公共课程学习,还要通过课程设计、实验、专项设计、专业选修课、各类竞赛、参加教师科研及团队等学习进行培养。新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要求方面,通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科、课程之间的渗透,以及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形成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课程、“2+2”培养模式,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形成综合培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计划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本专业培养特点,基于软件、硬件两条路径,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实践教学等线索设置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1)课内部分

 

课程类别

Course    Category

内容说明

Description

总学分

Total Credits

总学时

Total Teaching    Hours

占总学分

比例

Percentage

小计

Subtotal

必修

Compulsory Courses

公共基础课

Basic Public Courses

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Courses such as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ie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AdvancedMathematics,    Basic Computer Literary.

68

1204

38.3%

64.8%

专业基础课

Basic Specialty Courses

构筑专业基础平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课程。

Courses for constructing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underlying the specialty.

39

624

22.0%

专业课

Specialty Courses

构筑专业方向的概念、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Courses for    constructing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the specialty emphasis.

8

128

4.5%

实验实习实训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Courses

 

14.5

240

8.2%

18.2%

设计(论文)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18

224

10.1%

选修

Elective Courses

 

 

全校性公共课(至少选12.0学分)

University Wide   Public Courses

(A minimum of 12.0   credits required)

指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全校性公选课。

University   wide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12.0

200

6.8%

13.6%

专业基础课

(至少选6.0学分)

Basic Specialty   Courses

(A minimum of 11credits   required)

指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Courses   fo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the main discipline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6.0

96

3.4%

专业课

(至少选6.0学分)Specialty Courses

(A minimum of  credits   required)

指学科方向和跨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

Courses   fo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the disciplinary emphasis and   interdisciplinary emphasis.

6.0

96

3.4%


 

课程类别

Category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

Credits

总学时

Total Teaching Hours

实验

学时

Teaching Hours   for Experiments

实习实训学时

Teaching Hours   for Practice

上机

学时

Teaching Hours   with Computers

选修

Elective Courses

 

实验实习实训

(至少选3.0学分)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Courses

(A minimum of    credits   required)

 

3.0

48

1.7%

3.4%

设计(论文)

(至少选3.0学分)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 minimum of   credits required)

 

3.0

48

1.7%

合计

Total

177.5

2620

100%

100%

2)课外部分

课程类别

Category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

Credits

总学时

Total   Teaching Hours

实验

学时

Teaching   Hours for Experiments

实习实训学时

Teaching   Hours for Practice

上机

学时

Teaching Hours   with Computers

必修

Compulsory Part

公共教育类

Public Education

*入学教育

Entrance Education

0.5

0.5

 

 

 

*公益活动

Social Work

1.0

16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2.0

3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导读

Extra-curricular   guided reading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0

16

 

 

 

*毕业教育

Graduation Education

0.5

0.5

 

 

 

小计

Subtotal

5.0

80

 

 

 


 

选修

Elective   Part

课外活动名称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要求

Requirements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and social practice

课外学分

Extra-curricular credits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English and computer tests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st   (CET) 6

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要求者

Meeting score requirement of   the university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NCRE)

获二级以上证书者

Granted certificate of or   above Level 2

2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

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qualification and proficiency tests

获程序员证书者

Granted programmer’s   certificate

2

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

Granted advanced programmer’s   certificate

3

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

Granted system analyst’s   certificate

4

行业资格考试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tests

参加全国行业资格统考

Nationwide uniform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tests

获行业资格证书者

Grante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1

竞赛

Contests

校级

University level

获一等奖者

Awarded first prize

2

获二等奖者

Awarded second prize

1

获三等奖者

Awarded third prize

0.5

省级

Provincial level

获一等奖者

Awarded first priz

3

获二等奖者

Awarded second prize

2

获三等奖者

Awarded third prize

1

全国

National level

获一等奖者

Awarded first priz

5

获二等奖者

Awarded second prize

4

获三等奖者

Awarded third prize

3

系列讲座

Serial lectures

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讲座

Attending serial lectures held   on the campus

参加累计4场次以上Attending   a minimum of 4 lectures

1

论文

Academic papers

在全国性一般刊物发表论文

Having papers published in   nationwide average journals

每篇论文

Per paper

1

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Having papers published in   nationwide key journals

每篇论文

Per paper

2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Participat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每项

Per event

1

 

n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导论、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概论。

等。

n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军训,工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拓展,专业项目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详情见下表4.3-1

4.3-1 课程实验与设计

课程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工程训练

程序设计实验

数字逻辑及系统设计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操作系统实验

编译原理实验

数据库系统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n  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宽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工程背景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且职称、年龄、专业、学缘等结构合理。

专业共有专任教师51名,教师队伍的总体状况见表5-1。从年龄结构上看,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0.39%,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0人,占教师总数的100%。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8.63%,中级教师比例为31.37%。毕业于计算机大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比例98.04%,工程背景上看,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比100%;从国际化背景上看,具有海外求学经历或半年以上出国进修、工作经历的教师24人,占教师总数的47.06%。毕业于计算机大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比例98.04%,近年来在科研项目、论文和专利方面均取得了较丰富的学术成果。

5-1 师资队伍情况汇总(人)

职称

35

以下

36-45

46-60

60岁以上

左边合计

博士

硕士

本类

专业

相近

专业

其它

专业

正高

0

7

8

0

15

14

1

8

7

0

副高

1

10

9

0

20

15

5

11

8

1

中级

4

6

6

0

16

12

4

13

3

0

合计

5

23

23

0

51

41

10

22

18

1

n  教学条件

1)实验室与设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共享学校大学城校区实验条件见下表6.1-1,同时独享番禺校区实验条件多媒体课室10间,实验室11间(包括1间数字云平台实验室)。

6.1-1 学校教室情况统计

教室种类

教室数量(间)

小计

单个容纳人数[91120]

单个容纳人数[>120]

多媒体课室

9

36

90

74

209

语音室

3

2

9

0

14

计算机房

0

0

10

0

10

其他教室

9

12

16

3

40

合计

21

50

125

77

27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实践环节都在学校实验教学部完成。实验教学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工程训练、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类实验和实训、计算机基础类实验等课程。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共类和专业类的实验教学中心包括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体情况如下表6.1-2

6.1-2 本专业相关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情况表

级别

名称

批准时间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5

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5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5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6

计算机与网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7

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

 

目前本专业5个专业实验室,分别为接口与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形学实验室、云计算和大数据教学与研究中心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与创新指导室。面积共777.62m2(详见表6.1-3)。总资产1717万元,设备数966台(详见表6.1-3)。

6.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楼

实验室房号

(括号内为辅助室)

负责人

面积(平方米)

1

接口与通信实验室

工学1号馆

314

陈靖宇

233.28

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工学1号馆

315

陈靖宇

233.28

3

图像处理与图形学实验室

工学1号馆

319

王瑛

155.52

4

云计算和大数据教学与研究中心

工学1号馆

718

陈炳丰

77.76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与创新指导室

工学1号馆

321

朱鉴

77.76

合计

777.62

 

6.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情况表

 

接口与通信实验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图形图像实验室

云计算和大数据教学与研究中心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设备(台/套)

492

148

310

16

3710

实验设备资产(万元)

236

64

170

1247

5300

实验室紧扣产业链不断优化教学平台,建设覆盖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智能工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测试与分析、软件测试、图像处理与图形学、SUN工作站、软件实验、云计算等教学平台,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是系统完整、功能完备、管理智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满足学生基础通识、综合训练、专业设计和创新研究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创新课题,开展创新性实验,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另外,在实验室所在每个楼层都备有4个消防栓和16个以上的灭火器,保障了实验室的安全。

2)实践基地

实习(训)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培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广州源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级校外实践基地)、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校级校外实践基地)、东软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级校外实践基地)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工程实践平台作为专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参见表6.2-1),为学生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保障。这些实习实训基地均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对网络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从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系统集成原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6.2-1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情况

序号

基地名称

承担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基地考核方式

近三学年每年进基地学生数

17-18学年

18-19学年

19-20学年

1

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61

60

100

2

广州源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13

 

 

3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17

14

 

4

广东道一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5

广州东软睿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99

88

 

6

南京优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62

 

7

郑州云海科技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95

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9

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77

10

广州正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毕业实习

平时表现和实习报告

 

 

 

n  专业培养特色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的国际化人才,形成中外融合、科教结合、教学互动、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特色。

1)产学研结合,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参加老师的研发项目,培养学生软硬件开发能力。

2)优化实验手段和环境,加强实践训练,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内实验实习和课余科技活动结合,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突出实践性,锻炼专业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课程体系设置与国外大学接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国际工程认证要求。

5)强化英语教学,增设学术英语系列课程。

6)前两年公共基础课程(“两课”、体育除外)及大部分专业课程采用英语小班教学。

7)采用中外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

n  就业情况

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培训等专业岗位工作。毕业生大部分入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东电网等著名企业。国际班毕业生获得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高等学府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广东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市广路11号(511495) 粤ICP备05008833号